《中觀根本慧論》四 章節之謎-1 and 2

龍樹菩薩 章節之謎 review 1~17

除了心經金剛經等知名經典之外,這本是關於空性最知名的著作。

為什麼這本書按照這個順序呈現?

這是格西老師的《中觀根本慧論》第四期課程 2022/7/11~8/8

(註: 個人筆錄,不代表終極智慧,請以官方影片內容為主。以下綠色文字乃個人觀點,並非格西老師語錄。)

請先前往ACI官網註冊 https://cn.asianclassicsinstitute.org   Please register firstly

章節之謎 Class 1  &  Class 2 

為什麼章節是按這個次序呢? 寫一本有27個章節的書,其中一些章節有20句偈頌以上。

好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苦苦思索他的章節為什麼按這樣的次序? 不容易看到任何明顯的脈絡。每個章節獨立看都很優美,很美的教授,部分章節顯然是串聯在一起的,章節的組合有兩三品一組,但是沒有清晰的邏輯貫穿全部的27章。

我們使用的這個論釋作者是邱尼喇嘛,很明顯他本人也對這個問題很糾結。

除了心經金剛經等知名經典之外,這本是關於空性最知名的著作。

為什麼這本書按照這個順序呈現?                                       

中觀派–不墮入兩個斷邊(極端)

基本上在廚房裡有兩個極端

一、如果你相信老公對你的大吼大叫,是由於一天外部的原因與你個人無關,這是其中的一種極端。

二、如果他不是來自於他自己,那麼他根本不存在,你完全有理由忽略他。

中觀意味著穿梭於兩邊–沒有不是我的錯的老公

一艘帶你穿越各種空性理證的海之船

意思是我送給你一艘探索智慧的船,幫助你理解這本甚深經典的含義,這本書是所有空性經典之母。

一、觀因緣品  對條件的調查

他沒有說因果關係,他說的是對事物的條件的調查。

如果我們想證明事物不是來自他本身,那麼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去證明: 他們如何不從他們自己開始。

如果智慧這本書的目的是要證明事物不是來自他們本身,或者說證明空性;那麼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去探索事物不是從他的自身開始的,而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

第一章我們有一些邏輯,但接著他會瓦解。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沒有事物結束也沒有事物開始;沒有事物停止也沒有事物永恆;沒有事物到來也沒有事物離去;沒有兩者是不同的,也沒有兩者是相同的。

這就是智慧的開篇詩句,非常非常有力量。

丘尼喇嘛講這首著名的詩分成8個部分來解釋

他說這首詩講的是佛陀所做的最慈悲的事,那就是教導我們緣起。

然後才向我們展示他如何是空性的,他們總是用這種方式來教導。

宗喀巴大師享有盛名的對佛陀的禮讚–緣起讚

較長版本的名稱是,對佛陀的讚頌,因為他教導了我們緣起。

他強調的是事物從何而來,並沒有強調事物不是什麼;

他強調的是事物從何而來…

在廚房裡,你老公罵你是因為什麼?

因為你罵了你的小孩(第三方循環),這裡說你老公不是從別的地方來的更有用。

我的意思是,你能認出他從何來?

丘尼喇嘛一開篇講了八種不

永遠不會結束的事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刻接著一刻瞬間生滅的。

就瞬間生滅來說,緣起永不結束。

就擁有自己的身份來說,他永遠沒有開始。想想事物是如何開始得到他的名字的

說某個事物永遠不會停止,是說那個續流一直存在,直到出現中斷。所以續流會持續….

若沒有業力的涉入,事物並無法從那裡來到這裡,或從這裡去到那裡,及無法進入他自身。

那麼兩個事物就永遠不會彼此有差異

丘尼喇嘛說例如佔據不同空間,就佔據相同空間而言,他們也不可能是一樣的。

這是他對第一章的評論

第二章

丘尼喇嘛是這樣描述的,當你聽到一個人無自性性這個說法,你可能會開始想,如果他們不本自存在,那麼他們如何進入此生又如何離開此身?

如果那個人某種程度上不存在,那麼他如何進入此生,還有如何離開此生。

二、觀去來品  去和來的調查

尤其是關於一個人,如何離開前世以及如何進入新生。如果他是空性的,那麼站在十字路口的是誰?

他給出例子,當你一步路走到一半時,腳的哪個部分正在走? 哪個部分已經走過了? 腳已經走過的部分和腳即將要走的部分,兩者之間的界線在哪裡?

第一章是講事物如何從其條件中產生

第二章聚焦在人如何從上一世而來,並進入到這一世。

現在你們正在問的問題是,來和去的是誰?是哪一部分

這是你們的問題,你們要去將所有的章節聯繫起來。

第三、四、五章(阿毘達摩),這三章是結合在一起的。不要試圖分開解釋他們,要將他們視為一體的。

三、觀六情品  感官能力的調查

主要是感官能力–眼耳鼻舌皮膚。但也有其他能力,例如陽剛之氣、陰柔之氣、心性、智力這些能力。這也是阿毘達摩具捨論第二章的主題。

四、觀五陰品

一個人的五蘊或五個不同的部分。

五、觀六種品

關於基本元素–地水火風,有時還會加入意識。這些典型的能量我們稱之為引力、慣性或熵之類的。他們用水風的名稱去表達這些概念。但指的不是物質,不是質物質上的水,指的是自然界的能量。

這是佛陀在阿毘達摩教學中涵蓋的關於人的三個典型部分,這是三轉法輪的第一轉。

對龍樹大師而言將這三章視為一體是很自然的

龍樹大師: 如果你所說所有事物都是空性的,沒有事物獨立存在的,沒有事物是他自己。那為什麼佛陀在一轉法輪的時候會如此聚集的描述人的這些實體部分?他錯了嗎?他為什麼要這樣教授這三個章節探討了人的各個部分?

為什麼龍樹大師不寫五六個章節就好呢? 我不知道,但正常來說,你不會用27個邏輯搞的學生超負荷。所以要合併章節…

對我來說,第345章可以合併在一起,他們是汽車的所有零件。在描述人的各個部分時,佛陀暗示了,人就是他們自己,而且他長得很具體。人的各個部分是很基本的,他們是有型的,你有你的感受,你有你的評判,你有你的物質身體,有你的組織,這些是一個人的標配。

佛陀在這三章裡講述這三個部分時,從沒有說最終得出的那個人並不存在,他從沒有這樣說。

所以就不得不提到龍樹大師,別忘了他是處於小乘與大乘之間的焦點上,他這是小乘通過中觀

他是帶我們從阿毘達摩轉入中觀的人,他就是里程碑。

我建議將第六和第七章合併在一起,丘尼喇嘛就是這樣展開了他的邏輯。我重聲一次,他的邏輯沒有依照章節順序。

可能有人會想,因為我們有情緒,例如慾望。而且我們觀察到事物有三個階段,即開始、終止和持續;我們也看到了對於事物受業力出發的解釋(這個之後會講),難道我們還不能說他們有自性嗎?情緒沒有自性嗎?尤其是負面情緒,他不會觸發你下一次的出生嗎?他們沒有自性嗎?他們一定有自性吧!

六、觀染者品 對慾望和感受到慾望的人的調查

欲望的情緒及心中有此情緒的人的調查

七、觀三相品 對開始持續和終止的調查

我們已經有暫停了對嗎,那麼龍樹大師為何猶豫忘記跳到了開始持續和終止?他們之間的關聯是什麼?

我明白說丘尼喇嘛想將6和7放在一起。為什麼?

他說他們不是有自性嗎?那麼為何他把他們放在一起,他的理由成立嗎? 那是你們的問題。怎樣從討論具體的部分過度到這裡,而沒有講空性? 那是你們的問題,你們要去找出答案。我正在給你們的問題是,丘尼喇嘛對於單一章節,和合併章節的解釋。他是不按順序的,他沒有按順序講。

第六個第七章是有關開始、持續和終止,以及慾望這種也許能觸發一次,或多次重生的情緒。

他正在談論造事者

當佛陀說事物有部分,例如組成物質身體的元素;他並沒有說他們從他們自身而來。

各個部分之間如何相互作用,因和果是什麼是? 做事者是誰? 拿著竿子打撞球的人是誰? 那也不是真的嗎? 一個人的拇指和手若不是真實的,他如何能拿著竿子打球,讓球在撞球檯上旋轉?這怎麼可能?

八、觀作者品 做事者與他們所做的行為的調查

我認為他和上一章的關聯很明顯,如果慾望將你拋向下一世,然後你在下一世顯現開始持續和停止,那我們難道不應該將慾望視做讓事情發生的做事者來討論嗎? 也就是讓事情發生的人。

所以第八章是對做事者和行為的調查,即行為者和他們做的事。

以下是丘尼喇嘛介紹第8章的部分內容

一旦聽到人無自性,有的人可能就會想,這樣的人是如何由另一世來到這一世?他們又如何由這一世去下一世?你可能還想知道,如果是業力讓他們踏上這趟旅程,那業力又是如何造出來的呢?

如果沒有人,那如何製造那個業呢?

你必須調查做事者,而行為也就是業力。

誰造了業? 如果沒有人存在,那麼業是什麼?

一支不存在的球竿,如何能令球以一種不存在的方式穿過桌子?

這個孩子是如何來到這一世的?他是如何從上一世來的?離去和到來的是誰? 推動他們往下一世以及創造這種行為的因素和力量是什麼?那些力量是什麼?

這就是第八章的內容

至於第七章和第八章的關聯,那是你的問題,我只會敘述這些章節。

第九章我是跟著龍樹大師的次序走。也許他退縮了,他甚至沒有嘗試依章節次序注釋,他就作弊了,排了不同的次序。所以這是你們的任務。

九、觀本住品 關於行為的施加者

即業力的造作者沒有自性時,觀眾可能會開始想,或許從來沒有任何人重生,再次受身的是誰? 如果出生之前就不存在,那是誰重生? 那意味著在某某人之前就有那個人是某某人了。在行為發生之前就在那裡的是誰?

這是第九章的主題

問題是,之前就已經在那裡的是誰?

如果你去思考,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xx得到了重生嗎? 不xx沒有得到重生,因為xx出現之前xx並不存在,所以是誰重生了? 是誰得到了xx的重生?之前在那裡的是誰?

住在那裡之前,是誰種下的那棵樹? 樹是某人曾經在那裡的證明,但是曾經在那裡的是誰呢?

接著第十章以下是丘尼喇嘛不按順序的評論

十、觀燃可燃品 對火與柴的調查 (其他人的觀點)

他致力於否認某種比喻,這個比喻被人們用來試圖證明,在重生時獲得各個不同部分的那個人是有自性的。有了身體和意識的xx確實是有一些自性,否則他不可能獲得一個身體。

火與柴的比喻是來自阿毘達摩,龍樹大師提出來只是為了否定他。

你們要去弄明白,為什麼他接在第九章之後出現?

所以第十章,火與柴這個例子中,在阿毘達摩學派所提出的關於造事者和行為的比喻裡,造事者是柴,而不是生火的那個人。當你們閱讀第十章時,我鼓勵你們記住,在我出現之前就存在的讓火發生的事物就是柴。先有柴,你把柴放在哪裡,點然他,然後產生起來火。

他們說你可以用這個來解釋得到重生的是誰這類的問題,他們是這樣說的。

又或者他們說,結果存在於原因之中。火在柴裡面他被顯現了出來。這是阿毘達的觀點這些是龍樹大師時期的其他一些偉大學派。

記住,我們正在談的柴,在這裡對應的造事者,而火是所做出的行為或行動。

我們說這個關於火和柴的例子是錯誤的,第十章我們講的是一個錯誤的系統。

來到第11章和第12章

11、觀本際品 照對事物的最初開始和最後終結的調查

12、觀苦品 對痛苦由他自身或其他事物創造的調查

也請盡量在這兩個章節之間建立關聯,丘尼喇嘛把他們放在了一起。

丘尼喇嘛指出這些內容之所以接在第十章之後,是因為其他人否定了柴與火的說法

這兩個章節第11和第12章證明了在造事者和行為方面,柴的概念是錯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

你在哪裡畫出起點?又在哪裡畫出終點?誰是在哪裡結束?今生又從哪裡開始?

這條絲帶從哪裡開始,你可以說xx的出生是剪斷的絲帶,當他結束過去世進入到此次新生時,就給時間畫出了一條界線。但那條絲帶,根據佛教的觀點,如果他代表意識,那麼我們的生命的本身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

龍樹大師再次回過頭將與慾望聯繫起來

有鑒於我們看到的慾望感情緒;有鑒於我們看到事物呈現出開始、停止和持續;

以及看到這些事物的原因,也就是造業的人。

如果人能造業,如果有造業的人,那麼難道他沒有某種自性嗎?

如果某個事物能產生影響,那他一定是他自己。

我們說並不一定

13、觀行品 對因素的調查

第一章條件和第13章因素兩者之間有何分別?我們必須解釋他,我們必須做調查。

有關欺騙和說謊的關聯。騙局和謊言,這就是幻覺的概念。

事物並不是他們看上去的樣子,欺騙你的人必然對你撒謊,這句話是真的嗎?

事物會欺騙我們嗎? 事物是否會將自己呈現為某個事物,然而暗地裡卻是另一個事物,他們能通過對我們撒謊來偷走我們的東西嗎?

這就是問題所在

第14~16章,丘尼喇嘛將他們放在一起了。我建議你將他們合併在一起,因為27個章節對任何人來說都太多了。

為何一個會導致下一個?

有人可能會提出這樣的論斷做為證據,即人和事物這兩者間確實有其自性,事物確實會互相接觸。所以第14章到第16章是在講如下的關鍵概念,事物可以碰觸其他事物嗎? 眼球和外在世界有接觸嗎? 如顏色和形狀

那你之所見的覺知,而眼球有接觸嗎?三核心之間接觸的本質是什麼?

物質事物和物質事物之間接觸的本質是什麼? 事物碰觸鼻子的本質是什麼?

這是第14章到第16章的基本主題

14、觀合品 對事物之間接觸的調查

15、觀有無品 對事物本質的調查

如果事物可以彼此碰觸,那麼他們必須有各自的本質;如果他們能接觸彼此,代表他們在幫助彼此之前是分開的。如果他們是相同的事物,他們就不可能接觸。

對事物之間接觸的調查,引發了對事物本質的調查;對於丘尼喇媽來說,他們是自然的連接在一起的。

16、觀縛解品  對束縛與解脫的調查

另一種接觸,或許是手銬的接觸。

這三章必須連接在一起,你們自己去找出答案吧!!

所有這三種接觸,關於接觸的這個問題,對理解空性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事物如何能幫助到另一個事物?

這裡的概念是,是什麼導致她與金錢有接觸? 我們所有人都喜歡和更多金錢有接觸。取決於你的動機。你可以接觸或不接觸,接觸不是來自於在相同空間位置的不同物件。接觸來自於動機。

你今天的接觸,來自幫助他人的動機(第三方循環)。所以說那是真的接觸嗎?

當你足夠強烈的希望金錢碰觸到他人的手上時,金錢就會碰觸到你的手。而不是因為今天是紙張而你的手有皮膚。

17、觀業品  誰在輪迴

這就跳到這學期的第一個章節也就是第18章第17章講的是什麼

有人說輪迴,痛苦的迴圈;放在廚房裡就是,太太罵回去。我不是笨蛋你才是笨蛋,這就種下了新的種子,讓他離開廚房走到臥室,跑到行為不端的孩子哪裡,這樣的孩子是來自他批評老公的種子,然後當他回到廚房,他的老公又罵了他,然後他又罵回去。這就是一個迷你迴圈,大概你們自己家裡也是不是會發生這種情況。

所以這就是對業力及其果報的調查

有人說

輪迴一定有其自性,這就是他有一個基本的關聯,現在我們跟前幾章也建立起的關聯。

業力和果報之間存在關聯,你的皮膚和金錢之間並不只有業力,一定還有更深的關聯。

給出金錢幫助他人和收到金錢回報,這兩者之間的關聯在哪裡?

你的皮膚和紙幣,是什麼創造出了這兩者之間的接觸?是誰創造了那個接觸?

誰創造了慷慨大度和獲得大量金錢回報這兩者之間的關聯?

誰創造了這種關聯,這種關聯從何而來? 那一定是本來就有的,不是我們創造的,不是你要先製造觀念然後業力才起作用。某種程度上它一直都在,這意味著沒有人知道他(don’t go away)。

當龍樹大師在第17章中,談到業力和果報之間的關聯時,他選擇了正面的業力。

當你控制你自己,在佛教中的意思是不傷害他人善待他人,對他人真正的愛,是獲得幸福的種子,甚至可以跨越好幾世。

他聚焦於他所說的白業,純淨的白業。

17章當他討論關聯是否本自存在時,他的選擇是…善良和幸福之間的關聯,對他人的善良和你自己的幸福。他稱做純淨的白業。他想知道善待他人和你自己的幸福,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是不是自然的? 還是說是否有自性的存在?

以上就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17個章節我想你們能查決到這有些混亂

我當然也才知道了並且在嘗試交給你們每一個章節如何過度到下一章

大多數佛教書及多小心翼翼的在相連的章節之間建立聯繫

但智慧這本書並沒有這樣做,這件事我們要自己去做。

也許龍樹大師故意想讓我們通過這個練習來,真正理解空性。

好我們下一堂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