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根本慧論》四 章節之謎-3

龍樹菩薩 章節之謎   觀法品十八 (前言) 「我」和「我所」 人與物的調查

除了心經、金剛經等知名經典之外,這本是關於空性最知名的著作。

為什麼這本書按照這個順序呈現?

這是格西老師的《中觀根本慧論》第四期課程 2022/7/11~8/8

(註: 個人筆錄,不代表終極智慧,請以官方影片內容為主。以下綠色文字乃個人觀點,並非格西老師語錄。)

請先前往ACI官網註冊 https://cn.asianclassicsinstitute.org   Please register firstly

章節之謎 Class 3

觀法品十八 人與物的調查  「我」和「我所」

我想有時候你可以說「我」的空性,或「我所」的空性,意思是指所有我身邊的事物以及我的其他部分,你可以說現在我們將要調查人的空性,有時候也可以說宇宙裡的事物。

有一些資深的論事者會說,宇宙是麥可的一部分,因為麥可在感知這個宇宙,所以宇宙的確不過是麥克的一部分。

第24章我們將會在下一次龍樹大師的課程中講到

你可能聽我講過,你也可能曾經聽很多老師講過有關我的空性…,以及我的部分的空性,就是極其重要的空性。

為什麼?

因為這是第一環,誤解我和誤解我的部分,是生命之輪的第一環無明(十二因緣之第一)。這是一種對世界的特殊誤解,他會觸發我們所有的痛。

我檢查一下整個27章,第18章是過去1000多年偉大藏地的智者在論釋中引用最多的章節。

其次就是第24章—四證締,肯定是最高真相的調查。

第19章是時間的調查,過去現在及未來,他如何從我和我的宇宙空性之間游走,這是愛因斯坦的問題。

所以你們應該想一想,從調查麥克空性開始,找出麥可的世界、麥可的宇宙。

我們直接去到對時間本質的調查,我們把許多來第19章的內容放到DCIG所教授的時間管理中,因為改變時間是有方法的,拉伸時間是有方法的。

第20章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章節,因與緣的調查,相結合的調查。

他們如何融合?有一個形容詞叫什麼來的…終極融合,因與緣的完美融合。

暗指什麼呢?

一旦有了所有必要的因,你有一顆心花種子,然後有肥料溫度水時間園丁,那麼就完美的因緣組合,不應該即刻觸發一個結果嗎? 此時的空性在哪?

前21章討論的都是事物是如何發生的,那麼討論事物如何消亡不是很自然嗎! 事物是如何消亡和逝去的。

我剛才已經把關聯給你了,但是取決於你要不要自己去探索。

樹如何發生然後消失?

第22章、佛陀之調查

整本書中都不怎麼談論到佛陀,突然之間在調查完之後,龍樹大師就跳到佛陀的空性裡。這是怎麼回事?關連點在哪裡?我們將在第22章中進行探索

第23章會解釋怎樣從上一個章節連結到這一章,因為第23章專門用來探究我們一生中所犯的錯。第23章主要是在講錯誤,尤其是感知事物方面的錯誤。不了解事物的空性。

第18章、人與物,麥可和他的宇宙的空性

第19章、我們會來調查時間

第20章、我喜歡把它稱之為完美的融合。當因和緣完美融合,我如何看待這其中的空性。

這所有因緣和合時,這當中怎麼可能沒有內在的潛能。因為事物總是會在這之後馬上出現,這當中怎麼可能沒有某種內在力量?

第21章、探究事物是如何發生與消亡。

第22章、探究戰士如來

第23章、顛倒之調查

他們說所有佛陀在證悟之後都講梵文,他們說梵文的音節能夠對你的脈輪意識和身體產生深遠且不可思議的影響。不知何故,梵文能夠直接影響你的身體和意識。所以我想可以在講到每個章節,介紹梵文的重要詞彙。

來看看今天第一個單詞我想談談這個詞atman

前面的長啊原本是短

有時候轉a在梵文詞的開頭,也會變成長啊,在希臘文中稱為否定的A。 冷漠、無視

atman代表靈魂,真實自我、所有事物的堅實核心。

那麼麥克和麥可的宇宙是否有堅實的核心?

且最核心是獨立於我的感官,或獨立於我對他人的行為,獨立於我的善良程度,我善待他人有多少,就是atman自我。

怎麼麥可就會有一個堅持的核心? 而且他是獨立於麥可是如何對待他人的,如果這個世界不是來自業力,如果我的生活品質不取決於我如何善待他人,那麼atman就是自性存在的自我,那麼

不論我如何對待他人,都不會受影響。

第二個詞 Skandha = heap, body & mind

在英文中當我們描述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會說身體和意識。在佛教裡我們會說人的五個部分。每一個部分在佛教經典中不叫部分,叫做蘊。

為什麼我們不直接稱為他的意識和身體,為什麼要說一個人的五蘊,原因是一個人的每一個部分,在西方術語中的身體和意識,他們分別也是有多個組成部分的,因此我們不會只說身體和意識。

Skandha可追溯到更老的詞根,也就是英文中散落和破碎兩個詞根。

我整個身體,我的整個意識有較多個較小的零件所組成。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的身體和意識都是聚。在佛教經中我們不說身體和意識,我們會說身體和意識的五個組成部分,五蘊。

意識有四個組成部分,身體有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我們物理的一面是一個元件,有多個部分散落物所組成。

我們有四個意識組成部分,一個是你的總體認知,還有就是夜夜都有的感覺傾向。分辨的傾向,比如這是好的是不好的,這是高的是短的,這是藍的這是綠的…

接著就是你意識的其他部分,通常意識裡大約50個其他的部分。

在佛教裡,他們被劃分為5個Skandha,也就是組成你的五蘊、五聚。

這在第18章很重要,這章討論的人及其部分的空性,因為這是一個人最典型的一個部分。就是這五個部分,在西方我們說身體和意識,當我說到Skandha,就要想到身體和意識。

這是轉為西方思維的完美翻譯,身體和意識。

你的身體和意識是否有核心部分? 就如題目,他的身體和意識是否有核心部分。

一個不變的核心、一個自我。

 

現在我要回到這一章的開頭

當你開始考查空性,也就是他在第18章所做的。現在他專門開啟進入空性的旅程

他說讓我們分五個部分進行,分成五部展開。一般來說我不會給你們念論釋,因為這需要幾年的時間,但是當我看到一個部分的論釋中有特別性感或有趣的部分,或者有能夠幫助你們理解空性的地方,我就會停下來把它唸出來。

你是如何理解事物不是其本身的這個觀點,你第一次是如何進入我如何開始講這個事物不是其本身這個觀點?

他說有五個步驟

如果你想要探索事物如何不是其本身,我們可以從5個不同的觀點去看。

第一、我將向你描述,你首先是如何進入空性的。這裡他稱之為真如

第二、佛陀談到了人的各個部分,佛陀談到了一個人表面上的堅實力量。但是我不是在反駁他在初轉法輪中關於人的說法,我並不反駁我們所說的麥可和麥可的部分。

麥可並不來自於麥可和其部分本身,但我們的意思很清楚,如果我們能證明我們並沒有反駁佛陀剛開始教授是所說的話,他談了很多事物,好像他們是堅持的有自己的特性。基本上我們要展示的是,佛陀在他的教學生涯之初講的都是一些有形實在的東西,因為他準備告訴你們為什麼他們並非有形實在。他只是在熱身。

我們會來解答他後期教授空性,與他早期教授看似非常具體持有的人的部分之間,為何看起來是相互矛盾的。

第三個主題,如果你真的想進入空性,在什麼階段適合把這些深入的理念介紹的學生呢? 你不能就只是坐下熱身,嘿你是空的,你只是由空性構成的。我們應該要有一個策略。有什麼聰明有效的方式可以把空性介紹給另一個人呢?如果你嘗試過和家人談論空性,那麼你馬上就會遇到這個問題。

開始討論空性的含義是有善巧的方式的…比如在廚房裡

還有一些方式是不適合用來討論空性,因為會讓人摸不著頭緒。

第三部分是關於什麼是善巧的方式,什麼是善巧的策略?

第四、如果空性本身是空的,他是否有任何特定的特質呢?他是否有任何特點呢?

而且是空性所特有的,確有這些特徵,真的很性感我真的很喜歡。

他將會談到空性本身所具有的特定特質和特徵,我們往往認為如果空性代表著什麼都沒有,那他就不會有什麼特定特質,也不會有什麼典型特徵。但是恰恰相反,空性有許多的特點和特質,而且他是他所特有。而龍樹大師對於這些特徵的解釋是真非常吸引人非常引人入勝。

第五、就是你應如何通過理解空性來改善你的生活,你將如何把空性應用在你的實際生活中。並擁有一個更成功更有意義的人生。這難道不是我們要討論的!

你學了空性的理念,要如何用它來改善你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呢?

你不會說我個人和空性之間有一段關係,這聽起來很怪!就像是這位女士的男朋友就是太陽之類的。事實上讓你和空性之間建構一段關係,而且是非常個人且親密的關係是有方法的。這是我們要講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如何能夠擁有一段與空性之間既有意義又很個人的關係。我們會討論這些。

然後他說讓我們先從那裡開始,如果你還記得第一種類別叫做: 我們該如何進入空性。

所以我們應該如何開啟我們的空性旅程,我們要採取的第一步是什麼?

然後他說,如果他們本身是來自於兩個部分,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挖掘空性本身,這一步又分為兩個部分。

通常我不會讀他整個大綱,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丘尼喇嘛整理龍樹大師作品的方式是非常之美非常實用的。但我們得花上一兩年的時間,我另外有做一個圖表,思維導圖大綱。內容非常複雜,我把它分開保存。

他說: 進入空性,就像進入一艘船,並開始越過太平洋。它有兩個部分

探索空性必然會有兩個步驟: 個人對空性的探索應該涉及兩個步驟

第一、你必須努力學習描述空性的經文,意思是你必須努力。這也是我們現在正在做。在空性的教授中一路掙扎一路奮戰,你必須屈服和臣服。這會是一段需要經過濃密森林的漫長旅程,沿路還會遇到荊棘和泥濘。但你的任務就是要在理論上理解空性。

這也暗含著第二部分: 就是把他實踐於生活中。把它用在生活中,運用好他,並讓自己更加成功。運用他來創造更好的家庭生活,成為快樂的人。

第二個步驟: 利用那些對空性的教授去做空性冥想。如果你做空性冥想,如果你習慣思維空性,那麼你可以清理掉生活中的垃圾。

猜猜會怎麼樣?

如果你一樣接著一樣的清理掉生活中不好的東西、不幸福、不成功,到最後會有一種奇怪的體驗…你所剩的就只有成功。你最終會擁有巨大的幸福、巨大的成功。

就像大掃除一樣,如果你很有耐心並且有條不紊一件一件地去清理你家裡的垃圾,無情的解決掉他們,甚至不要妥協直接丟掉。所以如果你一件一件的清理掉生活中的難事,那麼你所留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那就是你所剩下的東西。

所以,學習空性中我們講到兩部分1.在書本上努力,在理念上用功,2. 把他們付諸實踐,3. 把它做為冥想的物件,運用好他們清理你稱之為生活的房子。一件一件把那些無關緊要,或令人不悅的東西丟掉,你所剩的就是一個優雅美麗的房子。

一個小男孩坐在兩層階梯上,在他網球鞋下的基礎階梯,就是你現在在做的。

努力去理解空性背後的理論,然後第二階樓梯(他屁股所做的地方),就是將理論用在實際生活中;清理生活中腐爛的部分,然後剩下的就只有美好和優雅的人生。

他說我們談論的第一個課題就是掌握空性的理論。從理論上學習空性,這本身就有兩個部分。

相關理論研究和背景,這些都是我們跨過空性之海所需要了解的,他說好的,我會告訴你這兩個。

BDAG代表我、自身、核心本質;GI BA代表他的。

所以當你學習空性理論時,你學到兩個主題: 「我」和「我所」

當你談到生命之輪時,當你看一下生命之輪的一點鐘方向時,你看究竟是什麼在驅動生命之輪運轉? 兩件事: 我和我所。誤解我和我所擁有的事物,誤解我和我所之類的事物。

當你探索空性時,一定是在探索麥克的空性,以及探索麥克所擁有的這個空性,包含這個世界和我的手。諸如此類…

首先我們要停止對於我的誤解,我們必須停止對於自己的誤解。

沒有我就沒有我所,

這是給你們準備的一張圖片

這是我,就是這雙腳;這個我所,就是你的鞋子。

我在嘗試強調這兩樣東西,我和我所,我在鞋子之前就結束了。

我和我所

如果你想清理整棟名為你的生活的房子,並只留下一棟叫做涅槃和證悟,那麼你需要去探索我和我所之間的空性。

對於我的探索有兩個部分,你如何探究我和我所,尤其是我…

你如何探究麥可? 讓我們開始探究麥克

通過分析麥可我們會得出一個策略,意思是我們會得出一個應對生活的策略,首先我們會來檢視麥克,然後我們會得出一個應對麥克的策略。比如如何讓麥可開心…

這代表我們理解麥克的空性,所以必須採取兩個步驟:

  1. 探索誰是麥可,究竟到底誰是麥可?
  2. 接著制定一個策略,至於這個策略是為了瞭解如何使麥克開心。

首先搞清楚到底誰是麥可,然後制定讓麥可開心的計畫。

我們現在會往後看回這個大綱,我們將會探索麥克,以及讓麥可開心的策略。

我們正在探索我,我們也會探索我所。為什麼

因為我們要來研究空性的理論部分,然後我們會將空性付諸實踐。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要來探究人及其部分的空性。

這是我們要講的大綱內容

在這個教授裡有一個傳統,這個傳統就是跳躍。

把你的腳趾放進冷水裡,我們要來把腳趾放進冷水裡

我現在只是把腳趾放到水中而已,這是前面的兩句偈頌。

他甚至沒有講完整的第一節,他只講了第一節的一半,因為他不想讓你溺水了。

18.1a 倘若我為蘊  則呈生滅者  若別於諸蘊  即無蘊性相

以下紅色字體來自達賴喇嘛教授之第十八品

Page 31說到我時會從心境上呈現出蘊,而將其認定是我,在內心認為依賴彼而安立的那個我會如何顯現在心中?是蘊的掌控者,就像身體可以被指出來。如果將蘊安立於我,例如蘊當中的意識,則最終除了意識之外無他。而蘊為多樣性,且有生滅,若變成我也如是。

如果別於蘊而有其他的我,一種非依賴蘊而安立,不須觀待而自主存在,則無法從蘊體的老少而安立我的老少。(牛奶永遠是牛奶,不會變成酸奶。)

這裡說到,如果你的身體和意識就是你,那麼題目就必須是XXXXX

我不是在搞笑,如果你只是你的身體和意識,既然你的身體和意識是持續不斷的,根據佛教,你必須唸兩遍而且要有節奏的念。

吉姆將在毫秒,接著下一毫秒之間出現和消失,即將出現並且即將消失。

在佛教中文不會把吉姆看做是一種持續的流動狀態,我們不會看到吉姆的身體是持續流動的。而是毫秒之間的事件和感知,好像dadada一個跟著一個,他們幾乎在同一個時刻開始和結束,就在一瞬間。我的身體每一瞬間都在變化,你在每一瞬間變老,你的意識每一瞬間都在變,但這是否意味著吉姆每一瞬間都在變呢?從他取名為吉姆的那天起,直到我們為他….

我們會不把他叫做吉姆嗎? 不是說你一定不會,但是他的名字我們不會改的不是嗎

名字是持續的,名字所代表的身體和意識,是你甚至無法在一瞬間內抓住的東西。他在不斷起伏變化,但是名字沒有變,吉姆就是吉姆。他的身體在變化的每一瞬間,我們不會跟著改變他的名字,如果這樣的話他不得有上百個名字了嗎?

所以某種程度我們會覺得,這其中一定有空性。我們感覺吉姆有一定的連貫性。

請問我的身體或許會在每一瞬間變化,吉姆的意識也可能在時時變化。吉姆也可能擁有著他的身體和意識,吉姆甚至有可能是它的身體和意識,但某種程度看吉姆是不變,我們會有這種感覺。

吉姆出生了,吉姆活著,吉姆去世,依然還是吉姆,對吧!

身體誕生了、身體走了、身體改變了、身體消融了。

但是吉姆是那個擁有這個身體的人,吉姆沒有改變,吉姆是不變的。

吉姆沒有變成麥可,麥可沒有變成羅莎。

如果身體和意識是自性存在的,如果身體和意識的存在來自他們本身,那麼吉姆應該要在每一毫秒換一個名字。那麼吉姆應該得跟的上。如果吉姆是吉姆的身體和意識的總和,如果他是自行存在的,如果他來自他的本身,那既然身體和意識會分崩離析,而且是每一毫秒都在分裂,那麼吉姆做為一個理念或者是概念,也應該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而他並非如此,這很明顯證明吉姆和他身體之間的關係,也並非來自於其本身。

因此,探索吉姆的第一步,就是應該探索他的部分。他的部分指的是他的身體和意識,如果他的身體和意識就是吉姆的話,而且如果吉姆的身體每一毫秒都在改變,吉姆的意識每一毫秒都在改變,如果吉姆是由他的身體和意識組成的話,那麼吉姆就應該在每一毫秒都在改變。

如果吉姆和他部分之間的關係是自性存在的,如果這是來自於他們本身的,而不是來自於我們(的種子),尤其不來自於吉姆的話,那吉姆應該無法停留超過一毫秒的時間,世上人們無法辨認出他來。因為那一毫秒既沒有前半段也沒有後半段。

再給大家一個理念

證者龍樹的一生,都被生活的矛盾所困擾,但是也是龍樹大師之所以是成為大師的原因。他受生活的前後矛盾所困擾。我想像這真的深深困擾著龍樹大師。

如果有商業策略會帶來一門生意的成功,但又會導致另一門生意的失敗。比如你把錢放進一支股票,這個人成功了,而另一位卻失敗的話,龍樹大師就會深陷困惑當中。他會說為什麼?就是同一支股票啊!為什麼這個人投資失敗!而為什麼另一個人做了類似的投資卻能成功,為什麼?

他真的感到很困惑,因此龍樹大師給我們的方法

他說: 這件事很困擾我,我想不通,這就是他的教授方式。他說我不明白為什麼吉姆一輩子都在那裡,他的身體卻在毫秒間變化。他的意識卻在毫秒間變化。如果他不是那個相同的身體和意識,那吉姆不是應該在第二毫秒變成不同的吉姆嗎? 這裡我很困惑,這裡有點不太對勁。

如果你開始有這樣的感覺,那麼你開始理解龍樹大師的想法了。

事物看起來不大對勁,如果事物來自於他們本身,那很可疑,有點不大對勁。

他用盡一生的時間,試圖找出正確的方法…

好我們在下一堂課見,我們將會獲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