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根本慧論》四 章節之謎-6
龍樹菩薩 章節之謎 觀法品十八 (中) 輪的轉動
除了心經、金剛經等知名經典之外,這本是關於空性最知名的著作。
為什麼這本書按照這個順序呈現?
這是格西老師的《中觀根本慧論》第四期課程 2022/7/11~8/8
(註: 個人筆錄,不代表終極智慧,請以官方影片內容為主。以下綠色文字乃個人觀點,並非格西老師語錄。)
請先前往ACI官網註冊 https://cn.asianclassicsinstitute.org Please register firstly
觀法品 Class 6
觀法品十八 輪的轉動
在那晚我不停的在廚房裡走進走出,去拿水杯或是其他的東西。我踩到一灘水,我開燈去拿一塊布清理那個那灘水,拿我的水杯,再回到睡覺。過了一夜又一夜,每天晚上我會很有耐心的跪下來清理那灘水。然後終於大約3週之後,我想,或許水是從某處來的。
我看了看水槽下面,我真不想看水槽下面,因為下面很可怕。但我還是看了,也確實是濕透了。
佛教的想法是非常美妙,你不攻擊結果,攻擊因。你不介入處理結果來解決事情,你藉由處理因來解決事情。處理結果會像是每晚都在清理那攤水,但你沒有解決根源,你沒有解決他的因,然後問題會再次回來。這個概念是攻擊因,找到根源並攻擊他。
我們剛剛談到在生活中帶來問題的步驟,從我們帶入今生的一種傾向開始,用我們的意識將事物視為來自他們本身,這將會觸發這個「我」和「我所」,都是從他們而來的習慣。這將觸發我們喜愛看似不錯的事物,並不喜歡似乎不好的事物的習慣,然後對他們做出反應並回應他們,爭取得到更多我喜歡的東西;和我不喜歡的人爭吵,製造更多的業力,在我的意識中下更多種子,帶著他們進入到我的下一世,讓這個循環再次繼續。
所以我們不掙扎,例如金錢,我們不為現有的金錢掙扎,我們為未來的金錢投資,那是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不爭吵,我們不會現有存在的金錢總數競爭,在這個體系我們不這麼做。我們種下種子,那金錢將會在幾週後,幾個月後成長。我們從源頭解決事情,我們不再結果上解決問題。就是那樣的想法,所以不要忘記水槽的例子。
想要提醒你
目前在此章節我們應該要含在5件事…
第一,你如何理解空性,我們已經完成那部分,有5個部分
第三個部分是,你如何教授他人空性。
第四個部分是空性的本質是什麼?
第五個部分是你如何把它放進練習裡
第二個部分是我們今天將涵蓋的部分
稱為London dashboard的意思是…
Hey龍樹大師我喜歡你的想法,這些事物非常有趣,這些非常有說服力,但你不是在反駁佛陀的話嗎?因為佛陀確實說過,事物有他們的自性。那麼龍樹大師就被困在這個立場。他在哪本書裡狠狠被困住呢? 你必須解決那個佛陀在早期的生涯(一轉法輪)談到事物確實有其自性的時代。
現在我們要談來談論那部分,以下是龍樹大師的回應
18.6 雖施設說我 亦宣說無我 諸佛或說我 無我無絲毫
以解脫希求者來說,非只對自己暫時衣食的困苦,而是對長遠一點的痛苦地拔除,以獲得永久之安樂。「雖施設說我」–從前是來到此生、再前往來生的我,乃別於蘊之他義。如是常、一、自主的我,雖不存於心中,但受到宗義之改造,而變成「有常一自主之我」。佛教經藏宣說這種粗品無我的理論,是為「亦宣說無我」。諸佛究竟密意是什麼? 於我以及無我皆絲毫無我—無我、亦無無我。從色至遍智一切法都是性空,而非從自性之有無區分。(達賴喇嘛中觀根本慧論精華三品 Page33)
這裡有三個選擇,那三個呢?
佛陀說事物是有自性的,在歷史上他說過,似乎是有自性的。他曾經說過,但這裡的動詞是幻想。佛陀做了這樣關於自性的想像。在佛陀的生命中確實一段時間,在那段時間他幻想著關於自性的事。在之後我們會看到這是什麼意思。他的生命中有另一個部分,他說事物也沒有自性。最後他說,事物有其自性不是真的。而他們沒有自性也不是真的,所以我們在這裡有三個選擇
在佛陀早期的教授生涯他說,佛陀幻想存在的自性;之後他說你可以選擇接受或是不接受有自性或是沒有自性;第三個選擇是,有自性是不對的,沒有自性也是不對的。
一種方法讓你可以思考是否有自性,或是沒有自性,第三種、事物沒有自性也沒有無自性。
佛陀的生涯中有一段時間說事物確實存在自性,但他談到關於缺乏自性是什麼?在那個時期是小乘裡較低的空性,意思是: 自性是獨立的,沒有依賴其他的事物。所以空性的較低形式是有點像是有一個司機,有人可以控制當下。你可以藉由做這些事馬上得到更多錢,而不是通過慷慨。
他說沒有那種錢!!!
最後既然沒有自性也沒有無自性,兩者都來自於他們自己本身,沒有自性,沒有缺乏自性,但我只談論關於來自他們本身的東西。這是第三個
這個課程的目標是什麼?
我們試著解釋為什麼佛陀似乎曾經說過事物有自性,而我們最後會說,他只是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事。他跟誰說了哪些東西?
首先他確實說過有自性,對精神智力最低的人說過,因為他想確保他們不會輕視業力及其後果。確實有自性,並且如果你做壞事的話,業力會回到你身上。他怕如果他說沒有自性,人們會繼續使壞。因為佛陀想要他們做好人。
第二、他告訴其他人,有些時候有自性,而有些時候沒有自性,那是去幫助人們克服這種態度。關於誤解那瓶水的態度。
「我」和「我所」不是來自於外在,自我和無自我,都不是來自他們本身。
他給了誰這那個解釋,他將這些保留給那些超級敏銳只可以深入真理的學生。
他有改變他有關自我的教授嗎?他在自我方面自相矛盾嗎?
不是的,因為那是非常刻意的,他根據學生的能力表現出不自我的不同層次。
三種我,含蓋了佛陀的意思
在金剛瑜珈修行,超越言語,超越描述,世界的實像是超越所有言語的。
為什麼空性被說是無法描述的? 如果無法描述,為什麼我們要研究這個描述空性的這麼長的書? 如果空性是真的難以形容的,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辛苦的工作去描述他?
因此,龍樹大師將要說是的,我們的確說空性是難以形容的,我們的確說你不能用言語描述的。但是,那有一個特別的含義。
18.7 無法作言說 非心所行境 不生與不滅 法性如涅槃
然後他在這裡說,是的,你不能馬上用言語表達他,而通常我們會在之後看到。意思是…
如果你已經直見空性,你不能就這樣坐著。你無法只是通過談論空性,就啟發另一個人立刻直見空性。他不是某種只是用談論的方式就會發生的事,那是因為大部分人們的意思無法對你所談論的內容構成一個概念。你可以坐下來1小時又1小時的對他們描述空性,但是他們無法再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用直見空性的方式理解一切。雖然在一轉法輪的時候發生過,但那些人是已經準備好的。
在某些方面,空性類似涅槃,這是涅槃最高的解釋
當我們談論關於兩種涅槃時,一種叫做餘涅槃和無餘涅槃。較低階的學派認為,首先你達到有餘涅槃,意思是剩餘你的身體,你永遠的終結你的負面情緒之後你才死掉,你帶著純粹的意識死去。首先,請清理你的意識,然後清理你的身體。在你生命中有一段時間你還沒死亡,但你仍然有一個身體,那是由業力和煩惱創造的。
然後高階的學派說,那不是有餘涅槃的意思。無餘涅槃先發生,那是第一次對空性的直接感知,在哪裡你不再懷有「事物來自他們自己」的想法。當你直見空性,你空掉的事物來自於他們自己的想法。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裡,你沒有一個事物來自於他們本身的想法,然後你從直見空性中出來,再過七世,在某種程度你仍然覺得事物從他們本身而來,但你不相信,因此這裡他指的是那種涅槃。
在直見空性的20分鐘,你不再有那種意義上的開始和停止,從這個意義上說,你擺脫從他本身而來的一般開始,也擺脫他從本身而來的停止。
不能不教這個段落,因為丘尼老師提到了這段從RDOR GCOD開始
我同意金剛經說的,佛陀從未教授佛法,佛陀他從未教授一個來自於他自己本身的佛法。
意思是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坐下,並且教授佛法。沒有任何教授是來自於他自己本身,在那裡的聽眾們他們的意識裡有種子,創造出一個人來教授他們通往自由的道路。在那之後的幾百代人們,那些讀金剛經的人,一邊讀書一邊在樹葉上把經文寫下,那些經文來自於你,經文是來自於你。
THA SNYAD DU意思是在世俗的層次上。
在世俗的層次上我們必須說,佛陀確實教授佛法,但那不是這個偈頌的意思。我們沒有否定佛陀坐在祇樹給孤獨園並且教授金剛經。我們不是說他從未教授過金剛經,我們只是說他是在世俗的角度上教授了的金剛經;但是如果你從業力的觀點來看,是你教了金剛經,任何經過他的人都教授了金剛經。這開始了一個討論,即使用語言來解釋,超出文字的事物。
在5個偉大的主題中,我們現在已經到達第三個。通常教授的方式,意思是…什麼是引導人們了解空性概念的有用方法?
然後他說
18.8 一切實非實 真實非真實 非非實非實 即佛所教誡
對凡夫說: 一切實非實 真實非真實 ;對入流者說: 非非實非實 即佛所教誡
YANG DAG意思是純淨,如實
一切都是純淨的,沒有什麼不是純淨的,純淨不是完美的純淨,不純淨的東西就是不純淨的東西。那是佛陀的教授
我們開始吧
佛陀在什麼意義上教授金剛經? 初期當佛陀開始在這個世界講課,他確實在阿毗達摩描述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並且在那個意義上他說世界是純淨的。在這裡,純淨這個字的意思是真實。佛陀說過世界是真實的嗎?是的,在阿毗達摩第三章,他描述所有的大陸、太陽和月亮、銀河系,他描述不同的太陽系,一切都是真的,他沒有說所有的星球都不是真的。
在佛陀之後的教授說,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事物不斷在變化,事物從未持續超過1毫秒。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是不純淨的,他們沒有超過1毫秒真實的純淨。因此我們稱他們為不真實。在某種意義上,他們轉瞬即逝,他們每一剎那都在改變。
所以佛陀有沒有說過他是純淨的? 有的
佛陀有沒有說過他不是純淨的? 有的
佛陀曾說過他是真的嗎? 是的
就在那之後,他有沒有說他不是真實的? 有的
然後佛陀改變他的說法,並且說…
對你們所有人而言世界是真實的,但對一位證者卻不是,特別是對於一個已經直見空性的人來說,世界是不真實的。
目前為止,佛陀說真實,然後佛陀說不真實,因為他是瞬間的。然後他說真實且不真實的,取決於你是誰,取決於誰在看。
到目前為止我們有了真實的,不真實的,真實且不真實的。開始變得更有意義了吧
對於那些真的對空性有興趣的人他改變了他的說法…
佛陀說,有因的事物不是真實的,為什麼? 因為在他們是真實的時候,他們變成了其他東西。有因的事物是不真實的,因為在他們是真實的時候他們並不再真實。從另一個觀點,他們是真實的,在他們是他們本身的一瞬間,他們是真實的;但是考慮到超越瞬間,他們是不真實的。在瞬間他們是真實的,考慮到一連串的瞬間,他們不是真實的。
丘尼老師做了一個有名的評論,針對實像意味著什麼?給不同程度的人有不同的描述,這也是佛教的傳統。因為人們處於不同的層次,如果你以過度沉重的空性描述會令初期的學生不知所措,你就誤導了他們,你是一位不好的老師。
但是佛陀不是一位不好的老師,因此佛陀會修改內容以迎合學生的層次。甚至把是空的事物說成不是空的。如果能幫助學生,他會這樣做。
回到梵文上,談論一些對學習下一個部分有用的字詞
第一個我想要談論的是laksana,這裡意思是典型特徵、標誌,光明明亮的特徵。
但在因明學上他有完全不同的名字,他的意思是…什麼是明亮的
像是你賣給某人一台新車,有5個laksana特徵:一顆700馬力的引擎、6個超大喇叭…
Santa,Ksanti是保持平靜、滅火、被永久滅掉。
Prapanca意思是五根手指向外張開,動詞意思是讓光線散開,世界從金剛瑜伽母的心中散開。意思是世界是來自於你的概念,五根手指。
我們將談談這空性的5個閃亮特徵
18.9 非從他了知 寂不論戲論 無分別非異 寂空性性相
為了破除邪見而宣說五性相
意思是…空性不是你藉由於某人直接交談就可以直接看見的事物。沒有人可以坐下來單單憑藉與你談論他們所看到的,就能在你的意識觸發空性的直接感知。
重點是,一個已經直見空性的人,無論他多想要幫助你,他不能僅僅通過描述他所看到的而迫使你直見空性。
這是空性的第一個特質: 不是某種你可以直接或馬上從另一個人學習到的。
第二、空性滅掉了什麼火? 停止來自他自身的感知。比較像撲滅汽車的火,並拯救車內的人。
第三、空性是沒有你在腦海裡編造的故事(腦補)。不是你可以用文字闡述和直接看見的東西。
第四、意思是沒有正常的思維,用正常的思維無法想空性。當你的意識在想正常的思維,你無法直見空性。因此,如果在你的意識有正常的思維流動,他會停止空性的感知。而這指的是一種矛盾,故有的矛盾,日復一日。
我給你一個關於瓶子如何不是來自他自己的描述,當我給你那些描述時,你也在拼命的支持那是來自於瓶子的想法。當我把瓶子拿起來告訴你為什麼這不是來自於瓶子,直到我放下他之前,你看著他像是從瓶子而來。這是在教授空性上其中一個很大的矛盾。就像你拿起筆,並解釋為什麼他不來自於他本身,在觀眾裡沒有一個人不感覺到筆是來自於他本身。事情就是這樣
如果你告訴他一萬次,你可能有一些希望,但是一開始的10000次,當他們看到筆,他們自動的聯想筆是來自他本身。
第五、當我們解釋金剛經裡的金剛,我們通常談到這個特殊的空性的特質,以及所有的物體有他們自己的空性,宇宙中所有的事物沒有不是來自於你的。所有在廚房裡的老公都空掉了(缺失),沒有不來自於你。意思是說所有在廚房裡的老公都來自於你,這是他們的緣起。但以空性的方式來說,廚房裡沒有不來自於你的老公,從這個意義上說,宇宙中的所有物體都完全的平等,所以佛陀不斷地說平等心。同樣的對待所有人,同樣的看待所有人,但是有一個更高的平等心的形式,我們不太常討論。也就是說你應該將所有物體視為平等,因為他們都平等的來自於你,他們都分享一種特定的品質,那就是他們都來自於你。
這是空性五種偉大的特質
接下來我們將講到世界如何誤解空性
這是我們將在下一節課中討論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