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交換

自他不二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人類向來以愛護自己為出發點,然而佛教則主張護己者亦必須護他人。即愛護自己之同時,亦須愛護他人猶如愛護自己一般。

此係由於自己與他人並非互相對立者,且與他人若能相互協助,彼此扶持,人與人之間即能更加了解。由上述之觀念而形成自他融合(梵 parātmasamatā),此將他人轉迴融入自己之中(梵 parātmaparivarta),係大乘佛教所特別強調者。

PS.《當和尚遇到鑽石 4:愛的業力種子》中則統一以『自他交換』一詞說明

「自私,老想把自己擺第一,就是一種錯誤。自私是行不通的,自私不會行得通,因為它假設世界以某種方式運作,但世界其實完全不是以那種方式運作。當你自私起來的時候,你就違背了世界真正的運作方式──你是在背『道』而馳。

自私從來行不通「背道而馳必然失敗。」

「如果我們很自私,如果我們忽視他人的意願與需求,那麼我們就沒有賴以種下種子的土壤,我們一切的努力就會失敗。所謂『美德』,指的就是對別人好,試著體會別人的需求,並且幫助他們得到想要的東西。一旦能夠這麼做,你就為自己想要的一切種下了種子。「如果你知道如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那你就不可能還繼續當個自私的人。」

問題54. 談到『五道』修道者在修道之路上賴以依循的里程碑。

「精神層面的東西則沒有那麼簡單。你舊有的嗔怨還殘存多少百分比? 在一到十的量表上,你量出來的慈悲有多少? 還要多久才能開悟?『五道』,讓你知道自己已經走了多遠,又還有多遠要走。」

『資糧道』在這個修行的階段,我們為之後的大突破收集足夠的善種子;大突破則發生在第三道。「根據古西藏人,讓你走上第一道的是人生中某個天崩地裂的苦難──心愛的人命喪黃泉、和交往了很久的情人分手、醫生說你得了絕症,諸如此類的。這讓你開始去想人生真正的目標是什麼,又要如何達成目標。」

『加行道』在第一道努力種下許多善種子,這指的是比之前更去照顧別人,創造了那個出現在你人生中、向你解釋筆的事情的人。

『見道』在第三道的大突破中,你『見』到某種終極的現實,或甚至可以說是上帝。『見道』為時不超過一天,儘管你可能要花幾年通過前兩道,來到這一道。

『見道』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剛剛談到的:與一個崇高境地的某種交流。

讓思緒停留在我們兩人周遭『什麼也沒有』的此刻。這就是在『見道』見到的道理,只不過要比這又更深入許多。這就是所謂『終極的現實』,就某方面而言,它或許也就是上帝。任何人事物的本身都什麼也不是,而這又意味著,運用正確的業力種子,它們可以是任何東西。這世界可以變成天堂。

第二部分是你開始看到其他一切驚人的事實。其中一件你看到的事實,就是自己一直以來有多麼自私──我們全都多麼自私,無時無刻不自私。我們所思、所言、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利己的目的。即使是在禱告時,即使是在幫助他人時,即使是在向人解釋業力法則時,總是帶有利己的成分:我能從這當中得到什麼?」

『修道』,這是指你習於這種對於種子本質的新領悟,並且運用這份領悟永遠地去除你最後的一絲負面情緒──憤怒、嫉妒、慾望和任何諸如此類的東西。

第五道『無學道』(或者有時也稱它為『涅槃』)「它根本算不上一道吧,因為它就是當你完全不自私時所達到的境界。到了這時,你完全沒有不用種子的時候。

「老實說,金剛法則整個系統似乎有一個很嚴重的瑕疵。我的意思是,從小我的父母師長都說要做善事,但他們也總是強調做善事應該要不求回報,最純粹的付出就是你不期望自己能從中得到任何好處。然而,整套金剛法則似乎就是以得到回報為目標,就某方面而言,這套法則好像真的很自私。」「而這並不自私,反倒是自私的相反。這是你所能做的最不自私的事情了。你為了幫助這個世界而採取的行動同時也讓你找到自身的幸福快樂,這感覺起來有任何的不對勁嗎? 你一直以來不都認為應該要這樣嗎?」

只要對人人皆有助益,便不是自私的行為。

 

「我們身邊的所有人事物都源自於我們: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錯。但這也意味著,一切好事也都源自於我們。這又更進一步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有改變全世界的力量。」

所以囉,以後到廟裡燒香拜拜,不要再向神明勒索,希望這個、希望那個,希望萬年大富貴…。

而是先要去懺悔(追悔力),然後再感謝主賜哇吃、賜哇穿、賜哇每天就像今天一樣地豐盛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