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保持心靈的清澈明淨
何以故。須菩提。
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
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照顧你的心
晨間靜坐除了提供應付工作困境的方法之外,也能夠使你的心更加滿足,更加平靜沉著。
起床前的冥想
不要一張開眼就拿起手機,發散我們的心思,被手機訊息發散我們的思路,甚至被影響鑽進無窮無盡的網頁裡,為自己一天的開始製造煩惱。
換個模式吧
張開眼前,想想我身邊有誰需要我幫忙,我今天可以怎麼幫她/他。然後把思緒導到,我今天要成為怎樣的自己?
在古老的佛教哲學之中,「煩惱」的定義是指「任何干擾一個人平靜心境的情緒」,你也可以稱之為「邪念」。
煩惱有成千上萬種,但總括來說,有六種煩惱為害最大,包括:
- 用錯誤的方法喜愛事物(貪)、
- 用錯誤的方法憎惡事物(瞋)、
- 不了解事物真正運作的過程(癡)、
- 驕傲(傲慢)、
- 怠惰懷疑真理(疑),
- 以及錯誤的見地(惡見)。
所謂貪、瞋有其特定的含意。與一些關於佛陀思想之錯誤理解相反的是,喜歡或憎惡事物並非是錯誤的。例如,你應該喜愛你的家人、上師,以及本尊。佛陀喜歡看見我們快樂,不喜歡我們常常把自己弄得鬱鬱寡歡。如果你喜歡某件事物的方式,到了令你心煩意亂的程度;或為了得到你喜愛的事物,而不擇手段地傷害他人,那麼這就是一種煩惱,我們稱之為「愚蠢的喜愛」,因為傷害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正是自己無法達到目的的因。
佛陀在《金剛經》中描述了此一事件。這段文字有些晦澀難懂、不可思議,但別緊張,我們將一一詳加解釋說明,到了本章結束之際,你將獲得透徹了解。
何以如此?
喔,須菩提,因為歌利王曾經一節一節地割下我的肢體、我的手指與腳趾。在那個時刻,我的心中沒有產生自我的概念(我相),也沒有眾生的概念(眾生相),也沒有永生不滅的概念(壽者相),也沒有他人的概念(人相)。我的心中完全沒有任何概念(無想)。不過,我的心中也不是沒有任何概念(非無想)。
那國王切下我的手指、腳趾以及身體其他部位,做為莫須有罪名的懲罰。如果當時我把我們兩個都視為人,我可能因此而發怒,生起傷害他的念頭。但我沒有把我們視為人,因此我能夠避免瞋怒的情緒。
數個世紀以來,誤解以下這段文字的人不計其數。
人們對於諸如此類的佛教典籍,以及否定「自我」或「個人」之存在的佛學書籍,都產生了錯誤的認知。人們誤以為,當自己面臨了一個困境時,可以進入一個空虛的虛空之中;而在此一虛空之中,人們可以視每一件事物為不真實存在的,然後困境就會消失,或不必執著於困境。例如,擁有這種錯誤認知的人會說:你和某人相處不愉快,對方生你的氣,你可以假裝那個人不存在,或者忽視那個問題,如此一來你就不會問題纏身了;他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無我」。在《金剛經》的這段文字中,佛陀把「無我」的意義延伸為「沒有眾生,沒有永恆不滅,沒有人」。
上述錯誤的認知完全不符合佛陀「無我」的教授,也無法助你解決工作的負面情緒。
這段金剛經文的意義大約可以總結如下:
那國王切下我的手指、腳趾以及身體其他部位,做為莫須有罪名的懲罰。如果當時我把我們兩個都視為人,我可能因此而發怒,生起傷害他的念頭。但我沒有把我們視為人,因此我能夠避免瞋怒的情緒。
那麼,在你遭受國王或上司怒罵的當刻,最愚蠢的反應是什麼,你應該已經心知肚明了,那就是頂撞回去。而此刻,我所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即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植入新的銘印。
切記,片刻的憤怒,或在心中植入類似的銘印,將使你在未來經歷數天、數週、甚或更長時期的業果。當你能夠運用古老的智慧平息一剎那的憤怒,你拯救了自己免於無量(一再的惡性循環, 「業力迴圈」)的痛苦;你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避免了原先應遇的災禍。
因此,所謂「無我」是指,無論你對國王或憤怒的老闆或廚房憤怒的老公的觀感為何,觀感都來自我們本身,而非來自國王/老闆/老公。這不意味著國王/老闆/老公並不存在,或者我們應該假裝他們不存在。
「無想」是指,我們停止用錯誤的方法來看待國王/老闆/老公;也就是說,我們停止認為他的惡形惡狀來自他本身,而應該把他視為一面空白的螢幕:在他的妻子眼中,螢幕播放的是一部熱門電影;在我們眼中,則是一部恐怖片。而我們的心,自然是影片投影機,「過去行為的銘印」則是讓投影機運轉的電力
化憤怒為力量
那麼,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呢?
格西老師這麼說: 「有一件事,我們必須獲得透徹的了解:如果那十秒鐘結束之時,你採取負面的反應,你將種下相同的、新的負面銘印,然後在未來自食其果。」
關於這一點,格西老師教導大家,默數十秒鐘,再繼續你的暴怒。(當你極度憤怒時,你可以….請看格西老師怎麼說)
在一本古老的印度佛教經典之中,記載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偈頌:假若困境可解,何必心煩意亂?假若困境無解,鬱鬱寡歡又有何用?
你應該立即把心轉向解決當下情境的方向
我們應該訓練自己:事先觀察行動可能導致的立即結果,我們或許就能夠立刻平靜下來,用冷靜理性的頭腦處理問題;但這不表示在我們周圍的人也能夠冷靜下來,也不代表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可行。別忘了,結果完全繫於我們過去播下的種子。然而,我們的確如同養花蒔草的園丁一般,悉心照料我們的未來;這意味著,事態緊繃的情況將越來越少。
詳述於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