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經】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道–>阿羅漢

要如何成就阿羅漢?佛陀給了他⾃己在過去世的故事。當佛陀還是忍辱仙⼈的時候,佛陀被歌利王割解的故事。

佛陀那時候還是⼀個禪修的出家人,叫做忍辱仙⼈。他在樹林裡遇⾒國王的王后,他們在討論佛法。國王打獵回來看⾒王后跟修⾏⼈單獨在樹林裡,國王看到很不爽。對於國王⽽言,這個和尚應該要被懲罰,因為他單獨在樹林裡跟王后談話,這對國王來說是⼀種侮辱。這是⼀個極端的例⼦,國王懲罰這個和尚的⽅法,就是把他綁住,從指頭開始⼀節⼀節肢解,凌遲致死。

KA LING KAI GYAL PO 歌利王。

GYAL: king 王者。

KA LING KAI: 歌利:地⽅、國家。

NO SEM 嗔恨。

NO: 傷害。

SEM: ⼼態。

佛陀是這樣說的,他當初⾝為忍辱仙⼈的時候,在那時候他並沒有做我想,因為如果他有我想的話,他就會有嗔恨,他就會想要傷害那個傷害他的⼈(歌利王)。

這裏可以看出什麼叫做沒有無明的狀態,所有條件都俱⾜讓你升起嗔恨,可是卻升不起來,表示佛陀當下沒有無明,升不起這個嗔恨。

邱尼喇嘛註釋:在這個例⼦裡,忍辱仙人被割解⾝體的時候,忍辱仙人還是會感受到痛苦的。

這個例⼦告訴我們: 儘管我們見證空性了,我們到修道的地步了,我們還是會經歷到疼痛、痛苦的。並不是我們見證空性之後,我們就可以運⽤空性這神奇的魔力把所有的疼痛都轉化不見,我們還是有許多業力尚未爆開。

空性的領悟跟沒有煩惱升起這兩件事情的關聯:

如果你錯誤地理解到喜歡跟無明的喜歡、討厭跟無明的討厭的話,那你會認為說當你開悟的時候, 你就不再有不喜歡什麼,沒有感覺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都無感的話,那佛陀都不在乎眾⽣,沒有慈悲⼼,或是不討厭眾⽣受苦嗎,這是很荒謬的⼀種想法。

現在來看什麼是空性,空性怎麼樣來幫到我們?難道這種想法是正確的嗎?如果我可以正確領悟到空性,那不好的狀況就不會發⽣了嗎?這種觀念是對的嗎?

經書上歌利王的例⼦證明:不好的狀況的確會發⽣。描述這公案的⼈是已經瞭解、領悟到空性的⼈,並不是說⼀旦我們見證空性後,不好的狀況就不再是不好的狀況,這是不對的。

歌利王的故事幫助我們了解實際狀況是什麼樣⼦,菩薩他的確在世俗上看⾒⾃己的指頭⼀節⼀節被割掉,⾎噴出來,他也的確感受到極度的痛苦。菩薩他的確可以經歷到世俗上他可以感知到他從出⽣到現在進⼊到死亡的我,⾝體被凌遲的過程,這些經歷、這些痛苦,準備要進到下⼀世,這些菩薩通通都知道。世俗上這些覺知菩薩都有的。

可是菩薩的領悟是:他不認為這⼀切是獨⽴有⾃性存在的。

他不認為有⼀個獨⽴⾃性存在的我,有⼀個獨⽴⾃性存在的壽者,有⼀個獨⽴⾃性存在的眾⽣,跟有⼀個獨⽴⾃性存在的補特伽羅。這樣的概念菩薩是沒有的。

被⾝體凌遲致死的這個菩薩,他完全知道這⼀切的⼀切都是從哪裏來的,因為菩薩內⼼是沒有困惑的,是沒有無明的,所以菩薩沒有⼀刻認為我、眾⽣、壽者、補特伽羅有⼀丁點是獨⽴⾃性存在的。因為菩薩沒有這些想,菩薩不認為歌利王是獨⽴有⾃性存在的,所以菩薩就沒有辦法升起煩惱或嗔恨⼼,沒有想要傷害國王的那種嗔恨⼼就無法升起。

邱尼喇嘛說: 儘管忍辱仙⼈這個菩薩沒有這四種想(我、人、眾生、壽者),他還有三種想:

⼀、我必須要維持修習我的忍辱,不要⽣氣;⼆、我接受這些痛苦、我願意承受這些痛苦;三、這個情形會發⽣是完全由於過去的業果成熟⽽發展出來的。

誰應該為這個痛苦負責任?基本上國王並不是⾃願要扮演這個劊⼦⼿的⾓色,這完全是由於業的發展。所以忍辱仙⼈接受這個痛苦,沒有升起嗔恨⼼。

這是我們要修⾏的境界,就算我們還沒有達到⾒道,我們利⽤我們對空性的瞭解來維持住我們平靜的內⼼。應用我們對緣起的瞭解,知道事物是如何相互依存⽽來的,⽤這樣⼦的瞭解,即便是不好的情況發⽣,我們也不會感受到沮喪、不開⼼,不會影響到我們平靜的內心。如果我們也經歷到被傷害的情況,我們可以去指責那個傷害我們的⼈嗎?如果我們真正知道傷害我們的⼈是從哪裏⽽來的話,那我們真正唯⼀能夠指責的⼈只有我們⾃己。

如果我們看⼀下空性跟煩惱這兩件事的話,我們會發現這兩件事是完全相對的,它們無法同時存在你的意識當中。究竟上來說,這就是空性能夠讓我們無法升起煩惱,是最終讓我們成為阿羅漢的⽅式。不論對空性瞭解多還是少,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拿來對抗煩惱的升起。在故事當中,佛陀說當他還是忍辱仙⼈的時候,如果我認為我是獨⽴有⾃性存在的話,當我在經歷痛苦的時候,我應該要生起嗔恨⼼才對。但由於我沒有相信歌利王是有⾃性的存在,所以我沒有這個嗔恨⼼。

當我們達到涅槃、阿羅漢的果位,那就是所有的傷害都⼀起終結的時候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修練到阿羅漢果位照樣會有痛苦。所以只要我們仍然還有染污、有漏的業造成的這個⾝體(五蘊)的話,我們還是會遭受到痛苦,有染污的本質就是會造成痛苦。當我們得到阿羅漢的果位,並不是⼀個結束,不是說我們可以不⽤在乎該在乎的事情。

如果⼀個阿羅漢是菩薩乘的阿羅漢,基於對眾⽣的慈悲,遇到有⼈要傷害他的情況,他會盡⼒去避免這樣的情況。他是在乎國王的未來的,他是不希望國王經歷壞果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去曲解這個故事,不是說他有辦法逃掉,還故意留在那邊被肢解。基本上這是⼀個逃不掉的狀態。

所以如果我們⾃己在可能經歷被傷害的狀態,我們是有條件去避免的,也許必須要⽤⼀些暴⼒來避免被傷害,我們還是必須要盡力避免被傷害。但當我們做這個避免被傷害的過程時,如果我們是⼀個菩薩,我們一定是出於慈悲⼼,而不是出於嗔恨來阻止別⼈。也就是說,基於慈悲心,適時地拒絕他人,避免惡種子爆開讓他人傷害到我們,或傷害到他自己,不再讓惡種子持續的循環下去,這才是菩薩。

如果我們看到其他⼈會遭受傷害,⽽我們有這個能⼒阻⽌⼀個⼈傷害另⼀個⼈的時候,我們的動機、慈悲⼼必須要給予受害⼈與加害⼈,加害人因為這個加害的動作會造成後續的惡業,所以我們要對這兩者同時升起慈悲⼼。

我們討論⾝為阿羅漢的狀態,已經把煩惱、煩惱障都消滅的⼈才是阿羅漢。以中觀應成角度來說,阿羅漢消滅掉的其中⼀個是俱⽣的我執,那時候的無明也⼀起跟其他的煩惱障消滅掉了,不會再回來了。根據中觀應成觀點,⼋地菩薩他把煩惱障消滅的時候成為阿羅漢。⼋地菩薩在這時候就會收到佛的授記prediction,預⾔他們的未來。特定的例子: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在法雲童⼦(⼋地菩薩)的時候,得到燃燈佛的授記。授記本⾝的三輪體空。

從歌利王的故事中,佛陀是要告訴我們,就算在修道的菩薩,他們依然是會受到傷害,感受到痛苦的。這些⾼位的菩薩,智慧已經發展到⼀定的程度,儘管他們會接受到這些疼痛、痛苦,但他不會因為這些受苦引發出嗔恨的煩惱。

對空性的領悟本⾝是沒有辦法將不好的狀況轉化成好的狀況的,情況還是很糟。但帶著瞭解空性的智慧,我們讓壞的情況到此為止,不讓壞的情況成為引發更多惡業的契機,再讓這些惡業產⽣更多不好的結果。我們基於慈悲要盡力設下停損點,就不會再繼續陷入惡性循環。

金剛經、經典並不是要我們很消極地⾯對⼈⽣,不是認為我們遇到壞的狀況發⽣我們就得接受。所以⾝為⼀個菩薩,如果情況、能⼒允許, 基於對受害⼈、加害⼈的慈悲⼼,菩薩必須要去阻止壞的情況的繼續發展下去。

公案在講的是,惡業已經發展出來了,情況已經是那樣了。基於我們知道對於緣起、空性的瞭解, 我們知道在那個狀態下,如果發展出嗔恨⼼的話,⼀點幫助都沒有,這是世俗上的理解程度(第一、二味空性)。究竟上來理解的話,我們也知道三輪體空,世上沒有任何一件人事物是有它的自性的,那就沒有基礎可以讓我們升起煩惱、升起嗔恨⼼。

國王並不是由他⾃己本⾝⽽來成為⼀個職業的加害者,能夠讓他成為加害者的因是從哪裡⽽來?如果我們真的知道傷害從何⽽來,知道真正的因從哪裡來,我們就不會生起嗔恨他人的⼼,因為那個狀態是我們⾃己創造出來的。雖然我們當下無法改變已經爆開的種子,但也不代表我們就只能接受傷害。如果當下我們有條件、有能⼒去阻⽌傷害發⽣的話,我們必須要採取動作。但是如果不好的情況真的發⽣了,當下我們接受這樣⼦的不好的情況發⽣,而我們要知道因是從哪裡來的,在當下我們仍然不要忘記我們所擁有的智慧,而且要保持忍辱地持續精進修行。

相關閱讀:

10 保持心靈的清澈明淨